通过日常培训、学习,改变员工的不规范作业行为,逐步提升全员标准化作业水平;通过改造部分设备、工装实现自动化、半自助化,提高劳动效率,保证计划按时完成……
近年来,根据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,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,职工素质有了整体提高,技术能手、小改小革在这里层出不穷、遍地开花。打造智慧工厂,职工在行动。
■与时俱进 自动、半自动改造遍地开花
为了实时了解车间重要设备运行情况,以便及时掌握设备工况,提前为设备保护、维修提供理论依据;同时,为了与工业4.0接轨,有必要将重要参数数据化,对车间设备进行无线数据采集。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一分厂职工卢瑞钊,根据所学知识,结合实际,设计了远程操作监控系统,该系统由现场数据终端、微机主机和显示器、温度传感器、电流互感器等组建构成,通过监控电流值的变化,用公式换算为主轴扭矩,来实现对野蛮操作的监控。系统将重要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电脑,由软件分析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,同时,公司电脑联网即可共享数据,对极重要事件可通过手机短信告知相关人员,必要时进行设备报警,避免了重大事故发生。此举,受到了公司领导的认可,并评为“五小成果奖”一等奖。
除了设计“重要设备无线数据采集系统”,该公司一分厂还自制了半自动液压工作台。
自2009年分厂使用端面铣床至今,一直采用简单的立体式工作台,对盆座导条类上支座板进行粗加工。简单的立式工作台虽然便于加工,但安全系数低,容易发生操作工磕碰以及工件在装夹时脱落砸到地面等安全隐患。并且,装夹时间非常长,一次简单的装夹,即使经验丰富的老职工亦需用时15分钟。在保证安全、降低劳动强度、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下,公司鼓励宋洋研制了半自动液压工作台,试运行了近一年时间,其优点显著,安全系数高、可操作性强,降低装卸时间。
为实现对气体流量的控制,他们安装了气体电子流量计,替代现使用的氩气流量计,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气体流量可控性强,确保产品质量;他们还实现了立钻钻削工件装夹自动完成设备改造,自行研究设计了立钻卡盘自动夹紧和自动进给装置,起到减轻职工劳动强度,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。
“打造智慧工厂,不能忽视了职工的智慧,职工的创新创效,贴近企业实际,应用针对性强,是按需研发的定制款,所以,激发职工的创造热情也是打造智慧工厂不可或缺的一环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。
■科学梳理 提高各工序合理配套性
针对机加工工序较多、生产周期不同、转入组装工件不配套等险象导致组装现场积存半成品工件很多,具备装配的盆座却不多的现状,该公司尝试调整管理思路,依计划统一安排进料,生产安排依据计划中心下发的月计划,分厂进行再次分解,严格计划下发顺序,由分厂调度员统一编制生产日计划,各工段主管依据调度员下发的任务进行领料加工。其次,设置生产节点,控制生产节奏,依据现有工艺,对所涉及的各生产环节进行划分,明确三个生产控制点,原材料领用点、钻床工序点、组装工序点。对于转入控制点的工件,必须配合转入钻床,否则不予接收。再有就是对日常的监督检查措施跟进,对领料单要求以合同号为单位,每份合同都有独立的领料单,待此合同领料全部完成后,将此合同领料单装订在一起,统计存档,此项工作每月汇总一次,便于今后查询方便。对机加工转入钻床的转序单,与领料单要求相同,每份合同都有对应的独立转序单记录,待此合同工件全部转齐后,此合同转序单汇总统计存档。
■梯队建设 年轻力量茁壮成长
创新创效,需要工作经验的积淀,同时,也需要年轻力量的敢闯敢干。衡水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员中的80后、90后们,思想活跃,接受新鲜事物快。
“公路伸缩缝的小'C'型型腔加工,受空间限制,刀具设计的尺寸非常紧凑。这项任务交给了工段长王进丛,他通过请教有经验的老员工,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,通过多次调整,终于设计出型腔铣刀,配合合理的铣削参数,已投入到生产中使用,效果良好。再如,蒙西线TQZ支座上板地脚孔,孔径要求的精度极高,尺寸精度精准到小数点两位数,这就要求其必须在数控铣床上进行加工。工段长宋洋接到任务,积极开动脑筋,自己设计加工了异形镗铣刀,并且一次实验成功。如果要定制非标刀杆费用高且制作周期长,这样,既节省了费用和时间,更是很好地总结了个人经验。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这也是车间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。”该公司王主席如是说。
据介绍,该公司对人员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,年轻的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工艺标准化,远程控制化,设计先进化等方面的内容。公司要在着力建设各个梯队,让公司的创新创效层出不穷,智慧工厂越来越具有“工人智慧”。
■本报记者苏梅芝
|